close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在學校,老師說要「學習」,大部分和課業上的內容有關;出了社會,前輩說要「學習」,可能和你的工作技能有關。但學習這能力不是只能用在單個領域,一個具備「學習力」的人,就算初入職場,也能快速掌握工作內容,甚至繳出好的表現。

一個會學習的人,不會滿足於身處的領域,更是求知若渴的想將各種知識或能力納為己用,以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不管在哪,這些人都能嶄露光芒。那到底什麼是「會學習」?以下向你娓娓道來。(責任編輯:張瑋倫)

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我說個小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部美劇,叫「英雄」。大概講的是正反兩派都是一群有超能力的人,彼此為了某個巨大的陰謀互相撕逼了十多集。雖然劇情很老套,但是讓我感興趣的是裡面正反兩派首領的設定。

做為兩邊的頭頭,他們自己卻不會飛,不會手上冒火,不會隱形,不會心靈控制,不會瞬間移動,不會突然力大無窮舉起一輛裝甲車就朝你扔過去。正派首領的能力是當他盯著一個超能力者使用自己的力量時,馬上能把這個能力複製到自己身上,比如他看到一個人在徒手煎雞蛋,過了一分鐘之後他就說我也會了;反派頭頭比較血腥一點,當他看到一個人在徒手煎雞蛋時他會先把這人腦殼給煎了,然後盯著人家的腦迴路看一分鐘之後他也會徒手煎雞蛋了。

他們的超能力沒有任何視覺特技效果,但我認為卻是全劇中最厲害的能力。因為他們只要看到了有人使用超能力,就能馬上掌握在手,最後變得無所不能。

這個能力,叫學習力。一個會學習的人,在任何領域都能變得強大無比。

同樣的,工作中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學歷多厲害,不是實習經歷多光彩,不是推薦信多漂亮,而是擁有一個強大的學習力。但很可惜,學校教會了我們德智體群美,社會教會了我們人情和世故,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去學習「學習」。

一個學習能力強的人,即使他是一個剛踏入職場什麼都不懂的小白,也能夠快速掌握工作技巧。一個學習能力差的人,即使他工作了好多年,看上去「經驗豐富」 ,但一遇到實際問題你會發現他給出的解決方法要麼思路混亂要麼不切實際,這樣的例子我曾遇到了太多太多。下面簡單談談我對「會學習」的理解。

會學習的人,一定會觀察,找到事物的共通性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學校裡教我們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法則。那時我因為生病,有幾節課沒去上,導致和班上的同學有一些脫節。

有一天我在家做練習冊,發現有幾道題目裡加了括號,例如:2 * 3(5-2)-2 =?我想了半天老師上課的時候都沒有講過帶括號的題目怎麼解,後來我就去翻答案,結果答案只有一個孤零零的數字1擺在上面,並沒有解題過程於是我就嘗試著用答案來反推解題過程:

2 * 3-(5-2)-2 = 1,這個等式去掉括號如何才能成立在試過了幾種方向之後,最後我發現只有:2 * 3-5 + 2-2 = 1,這個等式才成立。

進而我發現,當括號前面是+號的時候,去掉括號,括號裡面的運算符號不;

當括號前面是 – 號的時候,去掉括號,括號裡面的運算符號要變成相反;

後來我拿著這個結論去驗算其他類似的題目,發現全部符合這個規律,而當時因為缺了幾堂課,我之前並不知道這一點。

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演繹歸納」的推理過程,而它背後的邏輯是,通過找到個別事物的特性從而反推找到整體的共通性。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這種方法其實屢見不鮮。比如,談戀愛的時候,男生為了討好女生會在追求的過程中說各種甜言蜜語,可是等到追到手以後就變得不那麼上心。這是通過幾個個別事例總結出來的事實,然後情感熱線專家們據此就會得出一個共通性規律:

得不到時才是最好的,得到了​​就不會懂得珍惜。

再比如,在給領導做工作匯報的時候,通常時間都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因為領導總是有下一場會議要趕。這是你在做了幾次匯報之後發現的一個事實,然後職場熱線專家據此就會告訴你一個共通性規律:

領導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匯報工作要精簡抓住要點。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是的,我是說所有的事情,背後都有一套簡單的運轉規律。會學習的人,首先會觀察,找到事物背後的本質,繼而發現共通性,最終推論到全局。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世故人情,無論是商業經濟,還是生物進化,支撐著這些領域不斷向前發展的都是很簡單的幾條規律,或者說,真理。這些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牛頓三大定律,摩爾定律,廣義相對論,波士頓矩陣,達爾文進化論,星座星盤,如何防範渣男,這些實際上都是一個東西,規則聰明人從大量事實中發現共通性,總結規則;普通人順應和利用這些規則,僅此而已。

會學習的人,一定是「活學」,一定會舉一反三

你身邊一定有那種各門考試都很好,但是一遇到沒見過的問題就不知道該怎麼解的「學霸」,這種叫「死學」。

會學習的人,一定是「活學」,「活學」最大的特徵就是,跨領域的規則運用。你在一個領域學習到的規則,發現在乙領域同樣適用,或者在 Ç 領域更改一小部分也能適用。

比如,能量守恆定律最初是物理學規則,但是同樣適用於商業領域,於是有了「零和博弈」;

比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最初是生物進化學的理論,但是推演到任何一個高度競爭的領域都同樣適用。在工作中,能力強的人會一路高升,能力差的人一定會被淘汰;在商業競爭中,質量好的商品會收到追捧,質量差的商品會被下架;

再比如,「市場供求曲線」最初是經濟學的一條規則,但是你在談戀愛的時候同樣適用具體這個不講了,本男孩不是午夜情感熱線。

會「活學」的人,一定會「活用」,再複雜的問題到了他手裡都會變的清晰和簡單。碰到一個新問題,首先找相似性和共通性,一旦發現「這不就是那什麼什麼嘛」,「這不就跟那什麼什麼一樣的道理嘛」的時候,他們就進入到一個熟悉的領域,問題馬上迎刃而解。

會學習的人,從來不會在一個領域死磕

關於這一點可能有爭議,我談談自己的觀點。這個世界上「通才」比「專才」更能適應競爭。只說一點,「通才」和「專才」最大的區別在於面對急劇變化的形勢時的應變能力。

我有一些做 IT 的朋友,都在世界知名的 IT 公司做了好多年,各自領域裡都是一等一的「專才」。最近和他們聊天,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

在七八年前,互聯網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的時候,靠幾個核心技術和產品就能全年高枕無憂,客戶排隊上門來買。可現在他們發現,過去這些讓自己引以為傲的東西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土崩瓦解。新的概念和技術每天層出不窮,行業的規則每天都在刷新,一個朋友開玩笑跟我說也許過了幾年打敗他們公司的會是一個賣跑鞋的。

凱文凱利在「失控」裡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要成長為新物種,你就要經歷所有你不會去扮演的角色。

當一個環境開始急劇變化的時候,一定是內部和外部同時發生了改變。如果只是單一內部發生改變,以往過去的規則和經驗或許足以應對和解決問題,但是一旦這個衝擊變化來自於外部陌生的領域,經驗主義就再也不適用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近幾年來幾乎中國所有的實體經濟都開始朝著互聯網+的方向發展。你會發現,手機原來還可以放在網上賣,出租車可以用 App 來叫而不是打電話,一個網紅淘寶店一年的營業額居然比一個佔地5000平米的大型商場還多,這些在過去讓人們匪夷所思的事情,背後都蘊含著新的規則和邏輯。

落實到職場中的你我本身,對自己專業領域的技能掌握或許已經遠遠不夠,跨領域跨技能的了解和學習才能更好地適應這樣的變化,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斜線一族」流行起來的原因。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未來顛覆你所在行業認知的會是誰。所以在這之前,盡可能讓自己掌握多個領域的技能,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最後用賈伯斯的話結尾:保持飢餓,保持愚蠢。(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即使你已經成為一個「專家」,也請時刻把自己保持在「傻瓜」的心態。求知若渴,求賢若愚。

new-LOGO121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好吃好玩盡在這裡 的頭像
    好吃好玩盡在這裡

    好吃好玩就在這裡

    好吃好玩盡在這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